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乐鱼APP农村畜牧养殖范例6篇
2023-11-29 22:05:52

  乐鱼APP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尤其在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这就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有效确保农村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无论是牲畜本身的数量,还是其品质,都在得到提升程度的提升[1]。尤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畜牧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这就使得我国畜牧业实现了大步伐的进步。可是,在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些问题的产生和出现也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相应的资金投入不够、技术推广有限、农民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偏低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落后等,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快速以及可持续发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未来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有效转变农户的思想,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综合能力,是有效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所以,相关的部门可以有效引导农户对现阶段畜牧养殖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并且在实际的养殖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同时还需要兼顾市场发展情况,对市场发展行情有明确认知,从而找到适合农村畜牧养殖的科学发展对策。

  畜禽品种的科学选择,是有效提高本地区畜禽养殖水平的关键。这是因为不同的畜禽生长,需要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依托,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不同畜禽品种,其生产性能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未来在畜牧养殖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对畜禽品种的科学选择,这样才能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

  避免动物疫病,可以切实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并且有效对动物疫病进行控制,还可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以及避免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畜牧养殖业动物疫病的防控,首先需要对现阶段的养殖场环境进行改进。通过进行必要的消毒,从而营造良好、安全卫生的养殖环境。其次,需要建立全面的免疫制度,这样才能使得疫病一旦出现,有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作为保障,从而避免了疫病的大范围传播。加之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势必可以改善动物疫病现象。最后,则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只有让其掌握相应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才能使得饲养与管理更为科学,进而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

  选择科学、健康的饲料资源,可以确保周边环境的生态性不被破坏,同时也可以真正提高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效果[3]。比如可以选择利用秸秆、枇壳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代替了传统人工饲料的使用,避免了许多饲料的弊端。并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畜牧养殖和管理的成本,对于提高畜牧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帮助。

  实现农村畜牧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实际上也是为了规范现阶段农村畜牧养殖现状。尤其是当前许多偏远农村,在畜牧养殖方面均以家庭为单位,且对畜产品的加工也停留在表层。这就使得这些畜牧产品本身的经济附加值降低,甚至许多时候无法形成完整的畜牧养殖产业链条,对于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4]。鉴于此,需要尽可能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层次加工,这样才能使得产品本身的价值有所体现,进而为农户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国家以及政府的层面来看,近些年来,对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为我国农村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畜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向着更好、更强的方向迈进。

  [1]邓鹏.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道路探讨[J].现代畜牧科技,2016,(10):18.

  [2]陈正会,王维珍.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途径分析[J].当代畜牧,2015,(14):8-9.

  [3]冯卿.畜牧养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扶持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1):34.

  为了大力推进“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支持猪、抓住羊、突破牛、拓展禽、适度发展水产及特种养殖”的思路,在短时间内实现总量突进、质量突进、加工突进、服务突进,确保“三、十、百、千”工程目标如期实现。让全县农牧民转变观念,突出以养殖业为核心,以科技信息为动力,实现我县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五年规划。

  我县通过加快品种改良、加强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科学养畜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加大专项人才培育、有效技术服务力度等措施,畜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到目前,全县牲畜存栏达到136.3万(头)只,其中羊120万只,猪13.7万口,奶牛2.6万头,家禽58.6万只。出栏牲畜140万只,其中羊出栏128万只。

  “十一五”期间我县在畜牧业的发展上,重点是肉羊、奶业、瘦肉型猪三大特色产业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商品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发展肉牛、蛋鸡和肉鸡产业,适度发展特种养殖。

  奶业产业:在奶业生产基地建设上,突出抓好以奶牛小区为主体的优质奶源基地建版权所有设,同时把奶牛小区建成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奶牛小区实行“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配种、统一挤奶、统一青贮、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分户饲养,有条件的小区要开展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到2010年,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鲜奶产量10万吨;全县奶牛小区达到50以上个,70%的奶牛实现机械化挤奶。

  肉羊产业:在肉羊产业上重点以提升肉羊质量,增加有效产出为中心,努力实现“四个突破”:即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上取得新突破,在种畜利用上取得新突破,在纯繁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上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种羊场和养羊小区,迅速增大种羊的饲养规模,提高羊肉品质和产量,加快育肥速度;通过建立专门的肉羊加工厂,提高羊肉的深加工能力,推进肉羊产业化。到2010年,全县肉羊存栏达到150万只,出栏25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4.25万吨。

  瘦肉型猪产业:加快繁育推广力度,以我县的河套大耳母猪为母本,引入优质种公猪,开展二元、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出栏率要达到80%以上,带动瘦肉型猪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达到50万头。

  无公害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化畜产品生产示范,强化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工作,使畜产品监控工作步入常规化、规范化轨道,加大畜产品残留的检测,健全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全面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实现从畜牧业生产投入到畜产品市场准入过程安全化,确保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到2010年全县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社30个,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养殖小区20个。

  1、到2010年,全县总体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饲养管理。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较2006年纯增2000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5%以上。

  2、主要生产的产量指标增长。到2010年,羊、猪、奶牛、肉牛、禽存栏分别为342万只、50万口、3万头、2万头、30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万吨、1.5万吨、10万吨。

  3、养殖业科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对养殖业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4、养殖业生产体系进一步改善,初步形成动物保护、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生产过程与环境保护、畜禽良种市场信息,较为完善的现代养殖体系。

  5、养殖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建设一批科学饲养、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养殖小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6、畜产品加工和外销有较大突破,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成县、镇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流通工业园区。养殖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以区域化布局来提升现代养殖业;二是以规模化生产来推动现代养殖业;三是以标准化养殖来带动现代养殖业;四是以产业化经营来发展现代养殖业;五是以社会化服务来促进现代养殖业。

  1、坚持市场引导,龙头牵动的原则。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创造名牌产品,增强牵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利益对接,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2、坚持突出重点,区域推进的原则。根据资源特点,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确定各地主导品种,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基础,形成优势产业突出,区域重点推进的发展格局。

  3、坚持科技支撑,突出效益的原则。依托科技和人才,通过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产业的快速升级和效益的不断增长。

  4、坚持完善体系,安全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疫病防治、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等体系,规避市场和疫病风险,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三、十、百、千”工程为突破口,利用五年时间,突出抓好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市场建设、龙头培育等环节,推进畜牧养殖业产业化进程。

  畜产品质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提高牲畜的品种质量,就必须在牲畜“种子工程”上下功夫,种子是基础、种子是核心,没有好的优质品种,就没有养殖业的高产出,高效益,只有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才能提高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如下牲畜“种子工程”五年规划。

  1、肉羊生产;五原县羊基数大,母源基础好,是全市肉羊育种的项目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区域划分上,把西部的塔尔湖镇、银定图镇划分为肉羊育种区。把中东部地区以及110国道沿线为肉羊育肥杂交区,主要开展肥羔生产,积极推广德×寒杂交模式。把沿黄河北岸一带作为绒山羊发展区。

  2006年以五原县良种繁育中心原种繁育为依托生产的原种种羊,重点放到塔尔湖、银定图以及全县的14个纯繁场,进行纯繁扩大规模,14个纯繁场生产的种羊要重点放到91个育种核心群进行扩繁,91个核心群生产的种羊重点放到257个选育群进行扩繁,257个选育群生产的种羊全部放到肉羊杂交区进行杂交利用,发展肉羊生产。

  2、奶肉牛生产:以隆镇、塔尔湖镇、套海镇、新公中镇为奶、肉牛生产的重点镇。奶牛生产要逐年淘汰低产劣质奶牛,引进进口高产奶牛,继续实施“六统一”冷配供精的管理办法,规范奶牛冷配市场,确保冷冻精的质量。

  肉牛生产以经济杂交为主,在现有牛群的基础上,利用利木赞、西门塔尔、海福特品种的冻精开展杂交,提高后代生产性能。

  3、生猪生产:继续引进长白、大白、杜洛克优良公猪进行二元、三元杂交改良,提高瘦肉率。

  各项目标:(1)、肉羊育种基础母羊存栏见(2)、生产优质种公羊(3)、肉羊杂交利用(4)、奶、肉牛冷配(5)、引进瘦肉型猪(6)、禽类生产(见表)

  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动物防疫具有重要意义。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等人畜共患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逐年降低,在2010年达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风险明显下降水平。

  (2)、狂犬病、炭疽等人畜共患传染病在2008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2010年达到全县消灭标准。

  (3)、结核、布鲁氏杆菌病在2008年达到无牲畜感染人,2010年达到畜间无结核、布鲁氏杆菌病,彻底消除结核、布鲁氏菌病对人体的危害。

  (4)、猪瘟、猪肺疫、猪丹毒、鸡新城疫、羊痘、羊四病在2008年达到控制标准,2010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5)、寄生虫和其它传染病逐年得到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免疫密度逐年提高。

  (8)、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使动物防疫制度化、长期化,在春秋集中防疫基础上全年月月补针,始终使动物处于较高的抗体水平,计划免疫的传染病始终处于较低发生风险的标准。

  (1)、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县兽医站提高现有化验室标准,建成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设备,配备必要的监测、化验、诊断设备和交通工具,到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县级先进水平。2007年要建设隆兴昌、塔尔湖、套海三个镇级畜牧兽医站,2008年建设其它四个镇级畜牧兽医站。

  (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加强防疫员培训,防疫员实行村推荐、县考核、镇管理、持证上岗、年度考核、能进能出的制度。提高防疫员工资待遇,2006年县财政负责禽流感、口蹄疫防疫工资,根据考核平均每月200元,2007年县财政负责计划免疫的全部传染病防疫的工资,根据考核平均每月500元,到2010年防疫员的平均月工资达到1000元,从2008年开始解决防疫员的养老问题,按照县财政和防疫员个人各承担50%的办法解决。

  (3)、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动物防疫必须有经费保障,防疫员工资、防疫反应补贴、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疫苗供应经费等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从2007年开始免收防疫费,每户只收10元消毒费,2008年将防疫费、消毒费全部免收,县、镇两级建立物资储备库,2007年县级以同时应对三个疫点、镇级应对一个疫点的需要进行物资储备,2008年县级以同时应对五个疫点、镇级应对二个疫点的需要进行储备。

  (4)、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各项制度: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完善应急预案乐鱼APP,严格免疫标识制度。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防疫员管理制度、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消毒制度、防疫员考核办法等。对“三、十、百、千”工程在动物防疫方面要重点加强,建立专门的防疫制度。

  (5)、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定期考核:各镇党政“一把手”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村级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动物防疫工作,职责是宣传教育农民,报告动物疫情,督促检查防疫员。加强动物防疫的宣传工作,每年三、十月为动物防疫宣传月,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宣传动物防疫工作,到2010年全县实现户户都有动物防疫明白人。加强动物防疫的督查,定期对防疫员开展检查考核,做到奖优罚劣、工效挂钩、末位淘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的大形势下,畜牧养殖发展面临的最大两个不适应:即首先不适应市场法则,只抓生产,不看市场。二是同市场经济机制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做好中介组织建设和规划,通过中介组织研究市场需求变化,建立适应市场的新体系。

  建立覆盖全县的协会组织,党委抓支部,支部建协会,充分发挥引导生产、服务生产、连接市场的纽带作用。

  全县在每一个镇都要建相应的协会组织,到2010年协会组织125个。每一个村利用闲置学校建成一个规模化肉羊育肥场发展村集体经济。

  今后我县人工种草要由种草养畜向草产业发展过渡,逐步开发草产品,人工种草要规模化,实现机械化平、种、收,形成草产品,打出品牌,提高效益。要强化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秸秆转化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的认识水平,积极开展草粉加工、秸秆微贮、糖化等加工转化工作,要想方设法调动养殖户的青贮积极性,实现应贮尽贮,应加尽加。研究设计多种类型的饲养模式和饲喂营养配方,按养畜户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并派专业人员到户指导,实现科学饲喂,优畜优饲。为加快我县养殖突进步伐,特制定2006——2010年全县营养工程规划。(见附表)

  (五)加快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推动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五原县良种畜繁育中心,繁育中心总占地1000亩,总投资680万元。将分为办公生活区、饲料贮备区、养牛区、养羊区、研发中心五个功能区。养牛区将建标准化棚圈2413m2,养羊区已建标准化棚圈8018m2,饲草料生产示范基地200亩,已种紫花苜蓿80亩,青贮玉米120亩。该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为:1、新建公牛站,分批引进美国、澳大利亚纯种乳用公牛,年生产冻精10万枚。2、引进德美、萨福克、杜泊优质公羊100只,供体母羊300只,受体母羊1500只,每年提供胚胎移植羊1000只。3、新建年出栏肉羊10000只育肥场一处乐鱼APP。4、中心建成后,将作为我县县养殖业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和扶贫基地,同时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不同类型的优选模式。良繁中心2006底基础设施已全面完成,2007年投入运行。

  基地拥有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掌握着先进的科学饲养技术。进一步延伸肉用羊产业和奶牛业链条,加快杂交改良步伐,把肉用羊产业做强做大,使肉羊产业和奶牛产业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和县委政府打造内蒙西部人居环境最好县城的总体设想及五原县城市建设的要求,五原县新建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县城内从事牲畜屠宰、畜产品加工、畜产品交易的企业五年内统一规划进驻加工流通园区。套海镇、塔尔湖镇、银定图镇各自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

  (1)政府在东环和北绕城路之间征地500亩作为牲畜屠宰加工畜产品交易统一规划的用地,在2006年—2010年建成全市最大的集屠宰加工,畜产品交易于一体的产业化园区。土地征用后企业有偿使用,企业可转让出售,政府负责疏通,享受“三免二成半”优惠政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免交。

  (2)园区按规划和产业布局要求建成功能区、屠宰加工区、皮毛交易区、活畜禽交易区、污水污物处理设施。

  a、功能区:主要是管理部门,有畜牧、工商、卫生、商务、税务,具体由畜牧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建成服务大厅,实行微机管理,负责活畜禽交易、动物产品的检疫、市场信息收集、信息等一条龙服务。

  b、屠宰加工区:用地300亩,建4—6个屠宰加工厂,到2010年,年屠宰生产达100万头以上。

  c、活畜禽交易区:年交易牲畜100万头(只),仔猪10万头,雏鸡100万只。

  e、2006年底,内蒙古草原聚鑫肥羊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园区,投入生产。年屠宰羊30万只,其中分割羊20万只。

  f、计划2006年底,五原县益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园区,屠宰羊30万只,其中分割加工20万只。

  g、计划2007年—2008年底,草原肉联厂、享通肉联厂进驻园区,年屠宰羊40万只,其中分割加工20万只。

  h、2007年—2010年底,皮毛收购、仔猪、雏鸡贩运企业进驻园区,年交易绒毛7500吨,皮张150万张。交易仔猪10万头,雏鸡100万只。

  k、2006年底,银定图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年屠宰羊5万只,交易仔猪1万头,雏鸡5万只。2007年底,塔尔湖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年屠宰羊5万只,交易仔猪3万头,雏鸡10万只。2007年底,套海镇畜产品流通园区改造建成,年屠宰羊5万只,仔猪交易2万头,雏鸡8万只。

  (1)、建立严格科学的市场综合制度:对原有的定点屠宰厂进行技术认证,依照标准进行评定,对新建屠宰厂进行初评认证,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后决定是否审批。

  (2)、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制度:畜牧、工商、卫生、质检、商务开展联合执法,对畜禽交易、畜产品流通、肉类市场联合执法,加大打击处罚力度,取缔违法经营行为。

  (3)、完善提升技术标准:进入屠宰厂的动物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耳标;出厂的动物产品,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验讫印章;分割加工的肉类有检疫标识。

  (4)、法律措施:依法管理畜禽屠宰行为,使市场经济国家通行作法,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严格屠宰厂和肉类生产经营,保障生产流通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肉品质量符合食用卫生标准。

  (1)、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完善检疫监督手段,实施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有效监控,使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加强动物检疫员、监督员的法律和业务培训,提高法律水平,增强执法能力,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实现操作技术标准化,执法规范化,学习经常化。

  (2)、园区内的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坚持畜牧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防止疫病的发生,加强粪便的综合利用(如可发酵产沼气),加强对畜禽病害肉尸及畜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加强屠宰加工废物无害化处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及落实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我县要把养殖场、牲畜屠宰加工企业污物治理列入重点治理范围,制定统一的规划,5年内达到治理的目标。

  (1)2006——2007年底存栏1000头猪、存栏300头牛、存栏500只羊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粪便全部利用,污水达到达标排放。

  2006——2007年底塔尔湖屠宰场、套海镇屠宰场、银定图屠宰场完成屠宰车间改造,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污物处理、污水排放达到标准。

  (2)2008年底,存栏500头猪、存栏100头牛、存栏300只羊、存栏1000只鸡以上的养殖场粪便全部利用,污水达标排放。

  2008年底在隆兴昌镇牲畜屠宰畜产品交易流通园区内建的屠宰场必须建设高标准的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水、污物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3)2009年底存栏猪300头、存栏牛30头、存栏羊100只,存栏鸡500只以上的养殖户取粪便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污水用沼气处理的方式解决。

  2009年底城区的屠宰加工,毛皮收购,活畜禽交易企业全部进驻隆兴昌镇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并且达到无害化处理和污水污物治理标准。

  (4)2010年底全县117个村的散养户全部禁养,按照规划划定区域饲养,达到粪便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污水排放达标。

  2010年县城内的所有养殖场全部搬迁到新建的隆镇园区内彻底禁止城内养殖,达到污水污物全面治理的目标。

  (1)养殖场的治理从改进饲养方式,加快畜牧生态小区建设入手,改传统的饲养方式为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实现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2)按照畜牧法的要求,解决我县目标养殖小区少规划不合理的局面,对条件较好的养殖场给予政策扶持,对于不达标的小规模饲养户要严加限制逐步禁止采用散养方式,制定政策和引导养殖户到规划的养殖小区合伙股份制经营。

  (3)牲畜屠宰加工企业在建厂时必须建设高标准的畜禽病害肉及其产品和污水、污物、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病死畜禽和病畜禽产品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城市环保、社会生态、污水垃圾、粪便等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出发,建议政府在建设东环路与北环路交叉位置,规划200—500亩土地建设归并畜产品加工流通工业园区。

  1、肉类屠宰、分割加工企业:年屠宰量要达到100万头只以上,设备一流、生产线符合国家对屠宰场的要求标准。

  2、乳品加工企业:年处理鲜奶要达到105万吨以上,设备一流,生产线符合国家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要求标准。

  3、绒毛、皮张收购加工企业:年内皮张交易量达到150万张以上,绒毛交易量达到7500吨以上。

  套海镇和塔尔湖镇要与县畜产品加工企业园区相呼应,引进建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也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样全县上下的畜产品加工业就可连成一体,有规模成气候。扶持的上述三类企业力争分年度在五年内逐步完成。

  (九)、建设新农村,打造新五原,逐步解决人畜混居的局面,全县建立猪、牛、羊各“十”个高标准的养殖示范样板小区。

  用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将来新农村的变化格局,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以建立新型的高标准的养殖示范样板小区为抓手。全县要“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彻底解决人畜混居、脏、乱、差、臭的局面。(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十)、“上育肥、连环节”每年着力培育“百”户肉羊育肥大户,提高养殖环节的效益。

  近年,在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养羊业上,我们短了一条腿,短了一条育肥环节赚钱的腿,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各镇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些闲置的校舍、厂房因陋就简,大力开展肉羊育肥。全县上下要搞好宣传,大造声势,11月中旬要实地组织观摩,镇与镇之间要比高低,户与户之间要比收入,把育肥产业做大做强。(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十一)、“扩规模、走专业”以养殖大户为抓手,全县每年发展“千”户养殖专业户。

  “向规模要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要彻底转变与更新现有的养殖思维,引导农户“扩规模、走专业”给农户洗脑,从根本上解决“家有千万,四条腿不算”的陈旧观念,更新“不打不算,小打小闹”的意识,以每年培育千户养殖专业大户为突破口,形成镇连镇,村连村,户连户的养殖大规模格局,使我们的龙头企业满负荷运转,保证企业要什么,我们的生产基地就有什么,向定单养殖跨进。通过千户养殖专业大户的培育,带动千家万户的养殖业快速发展。畜牧部门保证各项养殖技术的服务到位,严把品种质量关;疫病防治关;饲喂技术关;改良配种育肥关;食品安全监督关,各项技术要过硬,使农户的养殖不因为技术的滞后或延误而影响其发展。科技人员要深入到地头,棚圈、窖池边进行服务,与农户结成真心朋友,随时随地解答养殖疑难问题。(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新格局,走专业专项的路子,提倡种、养协调发展。专业专项就是种地的专心种地,养殖的专门养殖,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长远发展模式。大量的生产资料要向能人手中集中,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化大型牧场过渡。打造新品牌,创造新特色。

  各镇要尽快依此规划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业五年规划,制定出“三、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使全县畜牧生产实现新的跨跃。

  在农村畜牧养殖中,其兽医体制的改革还严重滞后,服务体系也有待健全,农村的畜牧业技术推广中,良种繁育体系不仅不稳定,对于疾病的防控还不到位,并不适应现代的农村畜牧业发展需要。

  应该加强在农村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提高饲养人员的素质,迅速推广农村的畜牧养殖配套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农村畜牧养殖中的整体水平。

  (1)在农村推广以及应用养殖技术,应该提高农村畜牧科技人员,用他们作为搞好农村畜牧业技术的主力军,依靠他们将畜牧技术推广到农村中去,做好培训农民、技术指导、蹲点指导,提高农民畜牧养殖的技术观念,更好的提高技术人员与养殖户间的信息传递,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乡镇、村办组织也应该做好协调组织工作,成立专门的畜牧养殖合作社,并配备专业的技术员对农民养殖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并且还可以科技示范户的形式,大力推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以此来推进全村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

  (2)在农村畜牧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中,应该依靠养殖户来进行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大力对其普及科学知识以及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户的素质以及市场观念,用试验、培训、示范、宣传、会议等方法,增强农民对养殖技术的认识,提高农村养殖户的素质,从而使农村养殖户树立经济效益的观念,使农村畜牧养殖业更具特色,使农村养殖户获得更多的利益收入。

  (3)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应该围绕生产标准化、产业化以及产品优质化的目标进行发展,要大力推广在农村养殖中的现代养畜配套技术,提高农民养殖人员的多项职能,积极开发推广养殖技术,加快建设科技示范园以及示范场,做好对畜牧业饲料的监控,使农村畜牧养殖中各环节都能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畜牧养殖水平,多培养出善经营且懂技术的新型养殖户。

  (4)农村养殖技术应用中,可以先在农村养殖户中设立示范户,使农民可以感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还可以在农村畜牧养殖推广中,使农民亲眼目睹由养殖技术而带来的好处,尝到科学养殖的甜头,从而更加有效的推广科学养殖技术,促使农民走上畜牧养殖的共同致富道路。

  (5)在农村养殖技术推广及应用中,应该要让农民学会自己掌握技术,技术业务部门应该针对农民的养殖技术需求来进行培训,让农民可以掌握行之有效的养殖技术方案,使其有效地转化为现实中的生产力。畜牧科技人员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深入养殖户中,对农村养殖户进行手把手的技术传授,确保农村养殖户可以完全掌握实用的养殖技术。

  当前,畜牧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畜牧生产力的变革和飞跃,有赖于畜牧科技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畜牧科技的普及,已成为增强畜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畜牧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建设现代畜牧业,就要以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动力,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通过对全镇畜牧养殖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我发现尽管农村畜牧养殖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局面,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同时,我也发现由于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滞后而引发影响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问题还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在农村从事畜牧养殖的大多是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民,只有少数有知识、懂技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从事畜牧养殖业。由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就造成他们对新信息、新技术、新观念的接受能力较差,从而导致全镇畜牧养殖业科技含量较低,基本靠经验维持养殖业发展。

  自2007年以来,国家、省及地方财政对畜牧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标准化建设,可建设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没有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被称全镇养殖支柱产业的养猪产业虽然有发展,但发展势头仍然不强劲。

  一方面,畜禽养殖生产与产品加工企业联结松散,没有建立形成固定的产销关系,经常出现初级产品相对过剩的现象;另一方面畜禽养殖生产与产品加工产业集中度低,链条短,精深加工滞后,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因此,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经济效益差。

  目前,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比以前大有改变,但仍然存在良种繁育体系不稳定、疾病防控不到位、畜产品监测不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乡镇兽医站在岗人员大部分知识老化,思想僵化,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农村畜牧养殖业中加大畜牧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是势在必行。只有在农村畜牧养殖业中大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才能全面推进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化进程,实现畜牧养殖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畜牧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应该围绕畜牧产业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的发展进行。一是要大力推广现代养畜配套技术,畜禽高效饲养技术,集约化饲养规范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优质饲料种植技术;二是要积极开发和试验、示范、推广当前畜牧产业发展的急需技术,如胚胎移植技术,动物疫病监测技术,饲料生产监控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三是要加快建设畜牧科技示范园、示范场、示范企业,统筹安排产前、产中、产后技术的开发,使畜牧养殖各环节技术水平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四是要大力进行粮经饲三元种植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光热水资源利用率、农作物秸杆利用率;五是培养一批善经营、懂科技、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增强其生产、经营、创业能力。

  畜牧科技推广是普及畜牧科学技术,解决农村技术棚架问题的最有效措施和最好形式,但要做实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从难处着眼,做许多细致的工作。首先要让农民“眼见为实”,亲眼看到榜样。县乡镇要建科技示范点,村里要建示范户,由点到面,逐步辐射开来,如让农民目睹科学技术能使畜禽“睡”高床,喝上自来水,用上挤奶机,使品种变样,使产量提高,实行规模经营、集约工厂化饲养。需要注意的是要搞实实在在的示范,而不是形象工程,切忌搞。其次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农民有句话叫做“无利不起早”。农民是最讲实惠的,要使你推广的科技项目叫响,就必须把实惠送到农民伸手可及的地方,让农民亲口尝到科技的“甜头”。在科技推广中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选择那些可以广泛惠泽农民的技术项目,一方面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开发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形成产业化格局,促使广大农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第三,要让农民自己掌握技术。当养殖户有技术需求的时候,技术业务部门就要及时而通畅地把技术送上门,让农民掌握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再通过农民的生产劳动,使科学技术最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广大农民渴求技术,也想成为科技致富能手,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相关的技术。对此畜牧科技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一定要深入村组,进院入户,进饲养场,进畜圈,手把手地把技术传授给农民,切忌“蜻蜒点水”。只有相当一部分饲养户完全掌握了一两套实用技术时,科技的星火才能形成燎原之势。

  当前,南京市各级政府和农村工作者正大力宣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指导性文件《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到2017年,南京将累计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0个以上。《纲要》强调“三个保护”原则,即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养殖业和种植业一样是农村文化的组成成分,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千百年来农民的愿望,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一直是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希冀的一个方面。但是养殖业要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必须要解决面源污染和经济升级的问题,笔者结合单位工作性质与对畜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就美丽乡村创建中牧业经济的转型进行了思考,希望发挥牧业经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南京市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空间优化形态美、绿色发展生产美、创业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态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五美”要求,畜牧业发展必须符合五美的基本需求完善自身的配套与升级。

  1.规划合理有远见。村级牧业生产必须要根据地方特点和内在需求加以规划,确保空间优化形态美,要求做到“三统”,即区域统一规划、标准统一要求、政策统一尺度;在公共设施方面要求“三通”合理,即合理通水、通电、通路;在环保、防疫、管理方面要求“三齐全”,即环保设施齐全、防疫程序和制度齐全、管理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齐全;在养殖技术上实行“三良”,即良种、良法、良态。要考虑单位面积内的载畜量和生态的持久性,要建立一定的生产许可准入条件和行为规范性的约束条件,并形成大家的共识和一致行为。

  2.生态维护可持久。美丽乡村建设对生态要求是第一位的,发展何种畜牧业,以何种方式发展,应有全方位的思考。党的十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牧业发展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发展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畜牧业循环经济主要目标,确保生态维护的持久性[1]。

  3.产业设置有特色。畜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世界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普遍超过50%,甚至达到70%以上。在中国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畜牧业都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但是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产业设置要科学,美丽乡村畜牧业起点必须是生态化的,产业设置要走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路子,要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生态型畜牧业是资源节约型的,是环境友好型的,是绿色的生产方式,产出的是绿色有机食品,是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

  4.文化承继有创新。美丽乡村型牧业生产要赋予“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文化新内涵,村庄里庭院内的零星养殖是原始的落后的,需要淘汰。规模化工厂化的畜牧业,多严重污染环境,还易导致畜禽疫病药残等食物安全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相悖,因此农村畜牧业转型路线图之一,是发展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新型农户,实现饲养方式向生态化的转型。要按照打造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实施新政策、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的要求,狠抓畜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独具文化特色的富民之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畜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有两大因素制约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畜牧业用地紧缺,二是环保问题突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处境艰难。我们必须处理好农村畜牧业发展中的四大矛盾。

  1.处理好牧业面源污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养殖业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在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行业内外的一项基本工作内容。农户的养殖规模、农户对畜牧业引起的环境污染认知程度、可控态度以及政府补贴对农户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意愿的概率具有显著影响。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禀赋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养殖传统等都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都有可能对农户进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意愿产生影响。制定和完善实现畜禽养殖业发展与污染防治一体化的环境政策,实施对畜禽养殖业的全方位环境管理、制定科学的补贴方案,实施对畜禽粪便处理技术推广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强对养殖农户环境意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养殖主体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进一步推进农户的适度规模养殖建设,强制实行畜禽粪便处理等政策刻不容缓。

  2.处理好畜产品自给与疫病防控之间的矛盾。农民对农产品都有自给自足的习惯,而农村畜牧业还没有完全从传统模式转变过来,分散小型养殖仍占一定比例,给疫病防控带来了较大困难乐鱼APP。从目前农村牧业的生产规模、资源状况、环境容量和动物防疫等方面综合考虑,农村牧业必须从一个数量的快速增长期向优化发展期过渡,强化疫病防控手段,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改变生活习惯,促进农村畜牧业的提档升级。

  3.处理好传统习惯与标准化养殖要求之间的矛盾。农村传统养殖设施设备简单、管理粗放、防疫意识淡薄、各种资源转化率低,生产的可持续性变数大,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和绿色发展生产美的要求。传统的养殖习惯必须要进行标准化改造。“一勺泔水一把糠,一头猪养一年”已成为历史。养殖者要通过技术标准化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进入农村发展新阶段后,畜牧业增长方式需要加快转变,质量、效益是关键,畜牧业必须提高科技含量。

  4.处理好产业协同和组织化程度之间的矛盾。美丽乡村建设中发展养殖业必须与种植业相配套,要进行合理的土地扭转和土地整合,以合作社和家庭农庄的形式发展林间养鸡、稻鸭共作、稻猪协同等生态型的养殖方式,确保养殖的适度规模。而目前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农户土地分散、林地分散,不便于组织生产,产生不了适度规模效益,必须创新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创造乡风文明的和谐美。

  1.正确认识畜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地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不断从紧的用地、环保政策和量大面广的畜禽排泄物治理任务,给畜牧业发展和空间拓展形成了新的制约;重大动物疫情日趋复杂,违禁药物层出不穷,对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新矛盾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对发展畜牧业的思想顾虑。但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社会越发达,农业的基础地位越重要,现代农业越发展,畜牧业的地位越凸显。首先,市民生活需求的保障稳定必须要确保适度的畜产品自给率。第二,畜牧业的发展为循环农业、有机农业提供支撑。第三,高效畜牧业是农民通过一产增收的重要渠道和新亮点。第四,畜牧业具有承工启农的中轴作用。可以说,畜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必须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

  2.重视环保要求发展农牧结合的循环经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对村容整洁的愿望更为强烈和迫切,畜牧业必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1)按照粪污产消匹配原则,实现种养的循环共生。畜牧业经历了从人畜共居到人畜分居,再从人畜分居到小区规模养殖下的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分离;目前已转向农牧结合、资源循环的生态畜牧业。推进农牧结合,与优化畜禽品种结构相结合;与推进适度规模养殖相结合;与加快土地流转相结合;与低产桑茶果园、林地改造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等项目实施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和产消匹配的原则,使畜禽排泄物真正成为一种资源,成为种植业的财富[3]。(2)牧业生态和能源开发相结合,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是一种资源,只有放错了地方或者没有被综合利用,才成为污染。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要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通过农村能源建设,将畜禽排泄物作为沼气,作为农村能源用来取暖、炊事燃料等等,节约煤、电等紧缺能源;沼渣、沼液还同时是蔬菜、茶园、果园和鱼虾等的肥料、饲料资源,形成畜牧业与农村能源、农业生态的资源循环。(3)养殖模式提档升级,实现自然的和谐发展。探索并推广科学化的养殖模式,如发酵床养殖模式、林间适度规模养鸡等模式实现了牧业、环境的和谐共存。如南京秦邦吉品农业有限公司将发酵床养殖模式和自然散养有机结合,大大改善了鸡群生活环境,生产出了优质高效的禽产品,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成为了当地环境保护的典范。

  3.结合农村实际,打造小型规模生态养殖主体。结合农村实际,推行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该模式不同于“千家万户”的养殖方式,而是 把养殖活动从庭院里迁出来,实现 “鸡进林、鸭上架、猪出屋、牛入寓”,不再污染村庄庭院,解决了养殖垃圾对村庄庭院的污染问题。通过资源整合,与农户自有资源相匹配,将养殖场建在田间地头或林地里,近取材饲喂畜禽,节省了资源。粪便作为肥料,就近施入农田作肥料,达到了资源生态利用。在田间林地的小型规模化养殖,单元合理,种养业有机组合在一起,是解决畜禽业污染治本的方法,是从源头上治理了畜禽污染,是循环畜牧业发展方向。而且养殖户在地域上互相拉开距离,以林地农作物等作天然隔离带,具生态化防疫效果,可大大降低防疫成本。实现动物福利,打造小型规模生态养殖主体好处显而易见。

  4.制度创新,解决种养和谐发展的要素供给障碍。当前美丽乡村牧业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供给不协调,突出表现在资金供给、技术供给、组织供给、人才供给、制度供给等五个方面,当前应突出进行五方面的制度创新,解决美丽乡村牧业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供给不协调的矛盾。一是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引导扶持机制,促进完善生产要素供给机制的形成。二是建立农民的普遍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三是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解决种养和谐发展融资问题。四是加快农村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步伐,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4]。五是建立挂钩服务责任制度,保障技术服务职能履行到位。

  5.宣传引导,建立长效文明发展的理念。要加强种养结合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寓教育于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潜移默化,整体提升。将生态文明和生产美、生活美相融合,让百姓真正受益,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使之成为自身的需要,成为自觉的行动。人们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改造人。优美的环境、文明的氛围,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和引导,逐步树立与美丽乡村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文化品位,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要正确认识畜牧业经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处境,有序有度有法地推进种养结合型畜牧业经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发展,达到骆宾王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意境,实现美丽乡村人、动物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长效文明发展。

  [1] 郑俊.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畜牧业的思考[J].华北农学报,2005,(1).

  [2] 周元军.中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4).

  [3] 陈凤山,黄本军.浅议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义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12).

  [4] 孔繁涛.关于发展合作社与现代畜牧业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7,(4).[责任编辑 吴高君]

  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发展。

  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中历史久远,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具有生产布局逐渐优化,综合生产力不断提高,畜禽抵抗疾病能力增强,带动饲料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逐渐转变成良性发展方式的几个特点。

  1.3.1国家扶持政策缺乏有力的宣传我国有农业大国之称,国家对于农业的支持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家对于畜牧养殖业的扶持的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许多畜牧养殖业的农民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补助与优惠政策,这一方面限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2]。1.3.2扶持审判手续繁杂在办理养殖申请时,有关部门应一次性告知审批所需的全部材料类型要求,在材料齐备后最好通过一个窗口即可办理,一定期限办结完成,对于规模较大、需要协调问题较多的养殖基地、企业,可以由政府农业部门牵头,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通过良好的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可提高对群众的扶持成效,通过简化手续、协助办理等方式,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保姆式的服务真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也加大了农户的建设热情。1.3.3畜牧养殖业生产结构单一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的养殖方法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科学的养殖方法的普及还没有实现,同时很多农户存在不注重养殖环境的问题,使牲畜容易感染疾病。农户的生产结构单一,发展畜牧业就只抓住了产业链中的一环,一旦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出现变故很容易导致农户经济的崩溃。如饲料成本增加,或者市场销路不好都使夹在中间的农户左右两难,经济得不到发展,使农户很难扩大生产。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需要从科学技术开始提高农民的生产力,通过科学技术的投入,使农民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养殖技术,并且开设咨询指导部门,使农民遇到问题和困难有可以解决的地方[3]。

  农村养殖中的疫苗注射可以有效降低养殖中的疫情,疫情一旦发生对于农民的损失是巨大的,通过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养殖环境卫生条件的控制,分别从源头和过程实现对农户畜牧养殖的安全保障。2.3加大资金的扶持,使养殖做大做强畜牧养殖业的无偿补助资金、无息贷款、以奖代补资金等等都是省级以上的专项资金补助,通过对部分中小畜牧养殖业农户的支持的示范,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使更多的农户通过借鉴成功的案例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