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乐鱼APP畜牧业工作要点大全11篇
2024-01-11 08:53:21

  乐鱼APP以党的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养殖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推进全县养殖业“三年提升行动”,加快结构调整,加速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变,实现我县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狠抓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创建优质标准化养殖小区,加大养殖业招商引资力度,发展规模养殖及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扶优壮强养殖业龙头企业,打造养殖业品牌和产业集聚区。

  全年生猪饲养量37万头,比上年增长8%,家禽饲养量2500万只,增长9%,实现肉产4.7万吨,蛋产3.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和11%,实现水产品产量3.7万吨,增长7%,其中名特优产量1.8万吨。实现养殖业产值20亿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渔政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确保渔业资源、渔业秩序得到有效保护,确保渔业安全生产。

  转变养殖方式,推广健康养殖,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集约化养殖基地建设,扶优壮强30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30个标准化家禽养殖场和30个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养殖业惠农政策,引导养殖业科学发展,大力推进集团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养殖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引导、规划生猪、肉鸡、黄鳝等养殖,支持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夏星、清华和恒福等企业为龙头发展养殖、屠宰加工一条龙产业链条,推动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和绿色产品加工。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和部署,组织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动物免疫工作。同时,完善各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构筑养殖业支撑保障体系。做好常抓常防工作,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开展动物的流行病学调查。发挥县动物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的作用,开展动物疫情、免疫抗体监测工作。坚持疫情报告制度,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二十四字”方针,妥善处置疫情。实行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减少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

  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畜禽标识管理,确保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对规模养禽场和苗禽场严格实行报检制,规范报检,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加大对运输销售无免疫标识牲畜、使用假冒伪劣兽药、生产销售违禁投入品等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畜牧业法律法规宣传。

  继续实施“畜牧致富工程”、“水产跨越工程”,加快万佛湖水产良种场建设。积极落实生猪、肉鸡等发展项目、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和能繁母猪保险政策等。大力推动黄鳝、河蟹、龙虾、青虾、鮰鱼等特种水产品养殖,做好技术服务和规划引导。争取引进畜禽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发展。

  抓住“一圈一带”和农业结构调整机遇,发挥部门优势,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养殖业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增添养殖业发展后劲。极力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资金支持,让惠农政策更多地惠及我县养殖业。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利用机关网站和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养殖业先进技术和市场等信息。帮助养殖企业在征用土地、申报项目、申请贷款、培训技术、审核防疫条件等服务。支持万佛湖渔业总公司、夏星食品有限公司、富奇家禽养殖总公司、康元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争创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长风农牧公司、金鑫工贸公司、景鸿禽业公司等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对养殖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进一步强化渔政执法,维护养殖者合法权益。加强《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开展以查处电力捕鱼器为重点的渔政管理工作。指导督促万佛湖湖区渔政管理规范化工作,继续坚持水面养殖使用证制度,规范大水面网箱养鱼,整治渔业发展环境。加强县渔政站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渔政管理队伍。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继续开展万佛湖部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组织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确保该项目省级检查验收一次性通过,并逐步发挥实验室为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和病害诊断服务的职能。

  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发挥技术力量优势,做好养殖大户新技术培训。组织生猪、渔业、肉鸡、黄鳝、蜜蜂等行业协会、合作社和其它中介等合作经济组织举行学术交流会,为养殖户、加工企业和市场之间架起技术交流、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平台,并以此为纽带推动养殖业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支持夏星、富奇、恒福等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延伸、做强养殖产业链。以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和兽药饲料、水产科技服务部为平台,为养殖户提供行政审批和技术服务。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大户制度,经常开展送养殖技术下乡和养殖业电话热线服务工作。

  以牧业增效,依照“林、牧、农”经济发展定位。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畜牧业“五化”建设为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夯实畜牧基础设施建设,牢固树立大资源,大市场和大生态理念,立足外地实际,坚持山区草原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并举,突出发展牛产业和驴产业,建立和完善乡、村、三级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激进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

  以省、地区两级畜牧业规划为指导,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维护型转变、县通过认真总结和分析“十五”畜牧业发展情况。立足本县实际、制定了县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期末全县牲畜存栏头数达到万头(只年均增长%;家禽存栏达到万羽,年均增长%;牲畜出栏达到万头(只商品畜达到万头(只肉产量达到吨,奶产量达到吨。蛋产量达到吨,羊毛产量达到吨。同时,品种改良发展规划方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绵羊良种率(包括和田羊本品种选育达到%以上,山羊良种率(以绒山羊改良为主达到%以上;黄牛良种率达到%以上;和田驴的良种率(以引进优质驴和本地培育的种公驴改良为主达到%以上。山区以发展羊、牛、驴为主,高寒山区以发展牦牛为主;农区以发展肉用品种为主;平原荒漠地区主要发展绒山羊品种类型。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针对我县日益突出的草畜矛盾。县将山区南部做为畜牧业商品基地,通过禁牧、休牧围栏草场50万亩,提高草场的产草量,从根上解决县域草原的沙化退化问题,实现每头牲畜有一亩围栏草场,达到减少农区畜牧业因草畜矛盾压力,从而实现山区放牧,农区育肥的目标,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继续发展。目前以编制完成年天然草原围栏工程项目上报省。

  地区畜牧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依照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县委、政府根据省、地区两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所要达到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两大内容进行了规划,制定了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方案》县政发2号文件下发到全县各相关单位。

  县以实施县级动物检疫监督冷链设施建设和动物检疫监督设施项目建设为重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方面。于年组织实施了县级动物检疫监督冷链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万元,地方配套20万元,相关设备已于年投入使用。同时根据省发改委、畜牧厅新发改投资1865号文件精神,县及时编制年县县级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8万元,地方配套6万元。目前,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即将开工实施。

  县认真贯彻省年畜牧兽医局长会议精神,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方面。依照地、县两级扩大会议及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防为主、发挥疫苗优势、提高防疫效果”指导思想,严格落实《动物防疫法》与防治动物重大疫情工作,认真依照“加强指导、密切配合、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要求。一是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县重大动物疫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县重大动物疫情防治工作督察组,全县巡回检查,指导各乡镇做好畜禽疫病防治各项工作,并召开了防治动物重大疫情专题会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安排安排了防治动物重大疫情各项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县动物重大疫情防治预案》设立应急物资库,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有病报病,无病报平安的制度。做好了防治动物重大疫情和畜禽疫病防治的各项工作。二是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针对我县“防重”工作新特点,依照“终年免疫与月月补针”工作方法,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及早购进疫苗和消毒药品,购买必需的应急物资和器械,满足工作需要。截止目前我共购进禽流感疫H5N1灭活苗万毫升,禽流感-新城疫二联弱毒苗万毫升口蹄疫疫苗万毫升0型I型二价灭活苗72万毫升,A型活疫苗万毫升,猪“0型口蹄疫灭活苗毫升。今年一季度,全县禽流感集中免疫家禽万羽,免疫密度为99%口蹄疫集中免疫牛万头,免疫密度为90%羊万只,免疫密度为98%免疫羊痘万只,免疫炭疽万头只,免疫四联苗万只。三是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坚持把规范屠宰检疫、产地检疫、流通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动物防疫监管工作作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实行以监督促检疫,以检疫促防疫的工作机制,以有效监管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下乡工作期间、对全县11个乡(镇防疫监督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同时每乡固定专职人员开展此项工作。今年至月份,全县畜禽交易市场交易家畜万头(只产地检疫持证率为99.24%家禽万羽,家禽产地检疫率为95.21%开展屠宰检疫工作,屠宰检疫牛羊万头(只回收耳标6277枚,耳标回收率为93.26%四是舆论宣传和经费保障的落实。年月日,县乡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县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依照《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顺序和要求,积极向疫区群众宣传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和防控知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对疫情区进行封锁、消毒(县人民政府年县长1号令和对疫情区家禽进行了扑杀(县人民政府年2号令共扑杀各类家禽只(羽同时为疫情区发放了家禽扑杀补助费16956元,有效的控制和扼杀疫情的扩散,确保了全县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截止月日,当前我县畜牧业进展较快。全县牲畜存栏万头,牲畜出栏万头。家禽季末存栏27万羽,出栏万羽。黄牛冷配完成头,完成了全年计划的30%饲草粉碎完成万吨,完成了全年计划的95%为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扎实做好了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对原始资料进行了缜密的整理和汇总,保证准确掌握全县畜禽资源的数量、分布、特性及开发利用的最新状况,对大力发展我县畜牧业做到心中有数。

  不时提高农牧民守法意识;一是控制山区放牧牲畜数量,为了贯彻落实《草畜平衡管理方法》确保草场合理使用和生态平衡。二是加大《草原法》宣传力度。实行适时牲畜转场,核对草场使用证与实际上山牲畜数量,超载牲畜不允许上山;三是天然草场承包及草场使用证发放工作。县早在1999年就开展了草场承包发证工作,这些年又不时调整和完善了这一制度。全县已承包草场面积万亩,共发放草场使用证本;四是加快人工草原建设。从年起开始,县大力开展人工草场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共建人工草场万亩,为全县家畜平安越冬度春提供了有力保证。为加快我县草产业建设步伐,依法将草产业建设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依照“五统一、一承包”人草场管理方法,依法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与管理,采取将全县的人工草场分解到户,依法发放草场使用证书等措施,推动我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扩大培训范围。一是县制定县畜牧业科技培训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大全县科学饲养、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草加工、畜产品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围绕“科技兴牧”这一主题,努力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加强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普及,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实现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依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培训工程,实现每户一名畜牧科技明白人,提高农牧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开展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养殖大户专业技术培训,巩固和扩大培训效果,一季度全县共培训畜牧、兽医、草原等人员2504人次,其中:农牧民培训2期,共计2274人次,专业技术干部培训1期,共计230人次;二是依照因地制宜、扩大规模、适度发展的原则,充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畜牧大户规范,大力畜牧大户,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的作用。目前培育畜牧专业大户共户。同时,注重示范带动作用,全县个乡镇建立了11个科技示范村、80个科技示范户和畜牧大户,大力推广科技养殖经验,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畜牧业规模化生产。

  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宣传提高农牧民的法规意识促进畜牧业行政执法,特别是加大了对活畜检疫屠宰市场及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了市场,规范了经营。

  一由于我县人多地少和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缺失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方便,导致天然草场改良难度大,维护缺乏,利用不够,沙化、退化严重,制约了县的畜牧业发展。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大力发展山区畜牧业是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畜群结构不合理。绵羊品种杂乱,山羊品种老化,良种化低。临时存在四低一小一高”现象。即:总增率低、繁殖成活率低、出栏率低、商品率低,牧业总产值在农业内部占的比重小,畜产品价格高。

  围绕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畜产品总量、增加畜牧业产值、降低畜禽养殖污染“两增一降”为主要任务,稳定提升生猪产业,突破草食畜禽等节粮型畜种、大力发展家禽、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2012年,肉类总产达到62000吨,同比增长4.36%;鲜蛋产量达到9500吨,同比增长4.35%;鲜奶产量达到220吨,同比增长2.8%;蜂蜜产量达到400吨,同比增长25.1%。生猪出栏达到585000头,同比增长3.72%;家禽出笼530万羽,同比增长4.87%;肉牛出栏21000头,同比增长4.35%;能繁母猪存栏达到33000头,同比增长2.5%。

  二是畜牧业产值较快增长。2012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6.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9%。农民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增加50元。

  三是畜禽养殖污染明显降低。到2012年底,力争标准化排放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40家,粪污排放量减少10万吨。

  围绕全年工作思路和目标,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1、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全面开展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健全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制度,组织专家开展巡回指导,形成养殖户主动参与、县(市)择优推荐、专家现场验收有机结合的良好机制,建好县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储备库。加强现有标准化示范场的监测,执行标准化场有关制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市禽养殖标准化水平。

  2、全力推进畜禽清洁生产。按照“爱我美好家园千场万户畜禽清洁生产行动”要求,强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健全工作考核制度,以畜禽污染防治为重点,全力推进畜禽清洁生产。加强部门联系,整合资金和项目,实施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协调好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项目和畜牧小区沼气工程以奖代补项目,以项目强力推进畜禽清洁生产。巩固第一阶段畜禽清洁生产成果,全面落实第二阶段畜禽清洁生产行动,力争2012年60%的规模养猪场达到污染治理目标。

  3、加强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发酵床养殖和“猪一沼一果”等生态养殖模式,扩大示范试点面,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开,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加快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建设。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登记备案工作,指导畜禽规模养殖场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加快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提高优质畜产品比重。开展人工种草和草种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草山草坡的生态和经济两大功能。

  4、大力发展畜禽良种产业。认真组织实施国家良种工程项目,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引进优良种畜禽,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计划,提高全市种畜禽质量和健康水平。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坚持依法治种,健全种畜禽管理制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依照新的管理规定对现有种畜禽场进行清理整顿,取消不符合条件的种畜禽场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指导种猪企业积极参加全省、全国良种猪育种协作,提高育种工作水平。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大力扶持乐平花猪原种场搬迁兴建,完善保护制度,扩大种群规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的合理机制。

  5、进一步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稳定生猪生产,做强乐平市生猪产业,争取进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行列。突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合理开发农作物桔秆、饼粕及草山草坡等饲料资源,利用秋冬闲田发展人工种草,建设种草养畜基地。推广乐平正海生态养殖场和乐佳养牛场种草养牛经验、加大肉牛改良力度,开展杂交母牛综合利用,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畜禽规模养殖。大力发展优质肉鸡景黄鸡,促进景德板鸡产业升级。加快水禽良种、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等产业体系建设。

  6、推进畜收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德宇集团、金帛源养殖有限公司、乐平市思红蜂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取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和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形成“公司+农户”的合作机制,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民“双赢”。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把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作为发展现代牧业的战略重点。巩固和扩大景德板鸡、乐平狗肉、乐平花猪烤乳猪及系列肉食品的销售渠道,积极扶持金帛源养殖有限公司獭兔皮毛加工项目。加强昌江区丽阳乡活牛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宣传,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增加交易量,促进肉牛养殖的发展。着力培养一批农村经纪人和畜产品运销大户,搞活畜产品流通。利用现代技术和设施,加快畜产品冷链物流、活畜禽调运、生产资料配送等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畜牧业流通体系。

  7、加快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按照“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反响好”的要求,广泛开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帮助和指导完善合作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分配机制,增强合作社服务功能,强化技术指导、信贷联保、产品销售、生产资料采购等能力,鼓励合作社走出去,建窗口,抢订单,争市场。要增强合作社组织领导能力,组织成员开展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合法化经营,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合作社的诚信和信誉。

  8、强化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市、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资源,完善首席专家制度,初步建立和形成以科技推广机构、畜牧业相关协会为依托,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单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

  9、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做好畜牧业科技进场入户工作,开展畜牧业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主导品种、重点技术推广服务。加强“动物疫病净化”、“发酵床养殖”、“旱床养鸭”、“种猪性能测定”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大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温控、自动通风、自动清粪等牧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提高畜牧业装备水平。加大对饲料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开展低氮、低磷等环保型饲料产品研发与推广,降低饲料工业单位产值能耗。

  10、加快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立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该区域主要包括众埠、接渡、乐平市农科园、乐港、涌山、双田、王港、庄湾、鹅湖、丽阳10个乡镇,要创新示范区现代畜牧业经营理念,优化生产方式、畜禽品种,发挥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推广辐射,带动我市实现我市畜牧业的跨越发展。

  11、强化动物疫病免疫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动物防疫责任制,落实常年补免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强制免疫政策,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80%以上。加强疫苗管理乐鱼APP,完善发放、领用手续。进一步推进猪伪狂犬、鸡新城疫等重点疫病的免疫工作。

  12、加大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按照全市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切实做到监测病种到位、监测范围到位、监测频次到位、监测手段到位、结果处理到位,全市监测总量完成7463份,其中:病原监测920份,血清学监测6543份,做到动物疫情及时预警预报。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站的核心作用,加强管理,保证疫情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为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3、加强重点动物疫病净化和区域化管理工作。在原种猪场、种猪扩繁场、猪人工授精站继续实施伪狂犬病、猪瘟净化,启动二级种猪扩繁场伪狂犬病、猪瘟净化工作。继续实施奶牛布病、结核病净化工作。加大抽检和监管力度,对检出病原阳性的生猪、奶牛及时进行淘汰、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对不进行处理或不开展疫病净化工作的,暂停种猪或的销售资格。规范动物防疫条件,加强对规模畜禽场等相关场所动物防疫条件监管,对达不到《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规定动物防疫条件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4、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按照《全国布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实施农业部“布病防控三年攻坚计划”,加强牲畜布病的监测和扑杀。认真做好狂犬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和宣传工作,强化人畜共患病的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工作,逐步健全完善人畜共患病防控体系。

  15、切实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以贯彻落实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检疫规程为核心,树立产地、屠宰检疫全程监管理念,对养殖场、屠宰场推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着力开展检疫申报点建设工作,推进检疫申报制度落实,确保规模养殖产地检疫开展面达到100%,散养动物产地检疫开展面达到90%。进一步提升屠宰检疫技能,做好屠宰检疫工作。加大流通环节检疫监管,加强浮梁县经公桥省际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建设,提高疫病防堵和执法能力,坚决防止公路“三乱”。

  16、做好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加强突发疫情处理应急预备队培训,开展应急演练,构建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处置长效机制,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疫情,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坚决。

  17、全面完成兽医实验室达标考核。根据全省兽医实验室规范化建设目标和农业部制定的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快市级兽医实验室达标建设,进一步强化市、县兽医实验室设施建设,加强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兽医实验室人员综合素质和仪器设备实际操作能力,健全和完善市、县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

  18、积极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在确保流通环节牲畜二维码耳标佩戴率100%的基础上,确保饲养环节牲畜二维码耳标佩戴率达到95%。利用追溯设备开展动物免疫、监督等环节的信息采集和上传工作,重点做好奶牛、种畜和外调牲畜信息采集上传,开展利用计算机采集信息上传工作。全面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专用耳标佩戴管理,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19、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加大饲料监测,以饲料原料、商品饲料和养殖场户为重点,开展“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例行监测和拉网式监测,扩大检测面,增加监测频率。强化检疫与检测同步,严格控制阳性生猪出栏。加大对饲料中重金属超标及非法添加激素类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确保饲料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确保畜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0、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深入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加大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抽检力度和抽检频次,加强监测与执法联动,严厉打击生鲜乳中添加“三聚氰胺”等违禁药品行为。

  21、抓好兽药质量监管及兽药残留监控工作。继续加强兽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兽药行为,积极配合“打假护农”行动,为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加强养殖环节监管,监督指导养殖企业和农户建立用药记录制度,完善兽药使用档案,实施抗生素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滥用抗生素的违法行为。

  22、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进一步整合畜牧兽医行政处罚职能,按照“谁委托、谁负责、谁指导”的原则,加强执法机构、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完善执法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执法资源,增强执法力度。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规范执法行为,改善执法环境,提高执法能力,积极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

  23、加强畜牧兽医管理体系建设。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面完成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参照省内外兄弟市、县的做法,组建副县级的市畜牧兽医局、副科级的县畜牧兽医局,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技术体系。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好乡(镇)畜牧兽医站,根据乡镇大小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4名,实行人员、业务、经费由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并进一步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协防队伍,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报酬。

  24、加强畜牧兽医队伍能力建设。全面开展畜牧兽医队伍的行政管理、执法能力和服务技能的培训。重点加强畜牧兽医饲料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案卷制作水平和执法办案能力。积极准备和参与“全省屠宰检疫技能大比武”活动,不断提高我市检疫队伍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继续在全市畜牧兽医系统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和创先争优意识,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系统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25、全面开展官方兽医、执业兽医的培训。认真组织人员参加官方兽医培训,完善考核制度,建立一支业务精通、工作高效、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官方兽医队伍。认真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执业兽医注册、培训、考核机制,加大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我市兽医诊疗行为,努力提高我市兽医队伍业务水平。

  锻炼了一批畜牧科技干部,培养了一批养殖专业人才。畜牧科技入户人员有80%以上的年龄在30岁以下,他们2/3的时间在生产第一线,与畜牧科技示范户共谋发展,了解了我市畜牧工作实际情况,从而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为民办实事的意识,提高了科技推广技能,创新了畜牧科技推广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影响力强的畜牧科技示范户,使其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带动作用增强。

  为了落实贯彻省市精神,加快畜牧科技入户的应用和推广,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2012年我们畜牧科技入户工作的主要作法是:

  1、领会指导思想,明确任务。畜牧科技入户要立足我市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培育、建设畜牧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实现品种、技术、信息到村到户,加快我市畜牧业发展速度,努力提升我市畜牧产业综合生产力和技术、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

  2、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畜牧科技入户是提高畜牧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实施畜牧标准化养殖的重要举措,更是锻炼和提高畜牧技术人员、养殖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根据省市精神,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我市畜牧业实际,制定了《畜牧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畜牧局局长艾德斌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编写了“畜禽无公害养殖标准”,并印发到各乡镇养殖专业户;对畜牧科技入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建立责任制,进行考核管理;局长亲自抓此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层层抓落实。

  4、突出重点,帮扶养殖大户,以点带面促发展。为把畜牧科技入户工程落到实处,认真分析研究,把帮扶对象集中在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养殖大户上。今年共选派畜牧科技技术推广员29人,帮扶养殖户1896户。通过抓重点,技术人员直接到户,科学技术直接到户到人,促进和带动了畜牧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

  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是畜牧兽医从业者实际能力水平的证明,是国家对证书持有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认可。开展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依据法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从业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全面推行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的关键环节[1-3]。实行持证上岗,实施岗位管理,是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商洛市积极探索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运行模式,集成了“机构延伸到乡镇,依托基地搞实训乐鱼APP,全面考评重技能,行业准入靠制度,政策激励建机制,人才战略兴产业”的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商洛模式”,对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5]。2011年12月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在商洛市召开了“全省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商洛模式”,并要求各地市借鉴和推广。2012年5月“全国畜牧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工作现场会议”在商洛市隆重召开。来自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和兄弟省、市共计80余位畜牧专家及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盛会,就商洛市的经验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与会领导对畜牧兽医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商洛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回顾几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商洛市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践,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期与同行交流,增强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共同推进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执行落实,实现畜牧兽医行业准入。

  近5年来,商洛市按照“法规约束、行政推动、载体搭建、组合提升”的工作思路,围绕加快推进山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型畜牧兽医技能人才,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和陕南畜牧强区的奋斗目标,以抓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为手段,以开展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为核心,在全面提升畜牧兽医从业者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畜牧兽医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组建了组织管理、技能培训、考核评价、质量督导、资格认证五大体系和人才交流平台,探索集成了畜牧兽医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商洛模式”。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共培训畜牧兽医从业人员逾8万人次,考核鉴定获证人员2 438人,其中获得“金蓝领”高技能人才证书17人,为全市畜牧兽医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整体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快了畜牧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各项指标的提升。据调查,全市规模养殖占到全市畜禽总量的62%以上,传统养殖快速退出,规模养殖迅猛发展,全市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快速转型。

  一是各县区工作开展极不平衡,个别县工作开展时动时停。二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三是培训体系尚不健全,技能培训不够扎实,影响鉴定质量。四是利用现成教材、试题和模拟操作方法开展鉴定,难以适应商洛畜牧业发展需求。五是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与相关部门衔接不够,从业人员参加鉴定的积极性不高。六是工作经费紧张,工作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七是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实践操作技能差,养殖效益不高制约了畜牧业转型。

  围绕产业项目进行技术人才培训,实现畜牧兽医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是推进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核心和有效途径。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必须与全市畜牧产业开发的重点项目结合起来,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开发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在发展产业的实践中成长。一是制定全市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划,提出总体目标,分年度下达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做到奋斗有目标,工作有措施,形成上下协调,市、县、乡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畜牧兽医技能鉴定的评价机制,从规划、师资、培训效果、资金投入、人才利用、激励政策、技术资源配备等各方面制定评价办法,组建评价小组,对技能开发进行综合评价;三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的跟踪管理机制,建立培训登记制度、检查督导制度,对培训对象实施跟踪服务,了解培训效果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从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四是建立畜牧兽医从业者参加培训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推荐平台,对通过培训,经过技能考核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在市农业信息网和人社局人才网上进行推荐,为获证人员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和就业环境。

  一是整合市、县企事业单位畜牧科技资源,组建市级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专家团,组成技木培训联盟,形成以技术支撑单位为主,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参加的“一主多元”的新型畜牧技术培训体系,围绕畜牧产业开发重点项目,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畜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畜牧产业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配套技术。二是建立市、县、镇三级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实习培训基地,使参加培训者把学到的理性知识放到实习培训基地去实践,提高培训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整合市、县人力资源开发,商洛学院、农广校、市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等单位的技术资源,建立商洛市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重点研究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的路径、模式、方法。四是结合当前商洛市生产实际,针对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编写培训教材,彻底解决教材知识陈旧问题。对于新开发的特有工种,要建立市级题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新型技能培训体系做到“六有”,即有技能培训的师资、有培训学校、有实习培训基地、有教学设施、有技能考核的场地,有评价和跟踪管理办法,通过资源整合,从而全面提升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

  一是要完善市、县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站、点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确保鉴定质量。市、县鉴定站力争3年内通过省级验收。要严格资格证书管理,建立资格证书追溯制度和证书查询信息系统,严格鉴定程序和考评人员管理,做到督考严阅;二是要建立畜牧兽医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市、县建立评价小组,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位上的从业人员的工作实绩、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业务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对取得资格证书未从业人员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评价和调查结果,验证技能鉴定和技能培训的质量,弥补技能鉴定工作上的不足,使培养出的技能人才能用得上,用得好,切实能满足用人单位生产管理的需求;三是要严格从业准入,市、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畜禽养殖场备案制度,严格畜牧兽医行业从业审查管理,把畜牧兽医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由技能鉴定层面延伸到从业准入和资格准入管理的深度,把从业准入、畜牧技能鉴定、畜牧兽医资格证书制度和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开发相衔接,最终达到提高畜牧兽医从业者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四是要加强对涉牧企业从业人员畜牧兽医资格证书的管理,把企业职工是否有行业资格证书作为录用、考核、升职、付酬的依据;五是要强化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资格认证,真正使其做到有资质、有能力当好畜产品安全卫士。通过严格管理和行业资格准入,达到有能力者上、无能力者下的人才使用机制,使全市的畜牧产业开发工作在全面推进中实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安全的畜产品是合格的畜牧技术工人按照生产标准生产出来的,合格的技术工人是通过畜牧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来的。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把重点放到养殖企业从业人员的岗位管理上。一是推行畜禽养殖场技术岗位持资格证书上岗制度,没有资格证书的不准上岗,已上岗的必须进行在职培训,限期取得从业资格证;二是各养殖企业要制定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岗位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将这些标准、规程、制度悬挂到工作岗位醒目的地方严格执行;三是全面实施“六有”,即有岗位管理制度、有持证的专业人员、有岗位职责、有各个岗位的生产记录、有质量监督员、有产品标识;“九有”,即有畜禽标识代码、有防疫合格证、有配种产仔档案、有消毒档案、有疫病防治档案、有死亡畜禽处理档案、有销售档案、有引种档案、有兽药饲料使用档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养殖企业的技术标准、技术管理、岗位管理“三个体系”。实现“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岗位管理、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畜产品开发”6个结合,整体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加强对养殖企业岗位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岗位管理不到位的,责令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停产整顿,直至掉销“动物防疫合格证”。

  党的“十”提出了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行畜牧兽医资格证书的政策及其重要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认知和参与。一是要在积极主动地争取阳光工程项目、职业农民培养、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争取市、县财政对畜牧兽医行业职业培训资金的投入,争取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市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资格证书、行业准入和从业准入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各职能单位,作为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三要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对在职业技能开发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四要完善人才评选的长效制度,每年开展技术比武、技术能手竞赛等活动,全力推进全市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无公害化“四化”同步方向发展,以为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1] 童建军.陕西“五大举措”力推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J].中国畜牧业,2012(7):39-40.

  [2] 冯葆昌.畜牧兽医行业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J].中国牧业通讯,1999(11):22.

  现阶段,受到各类条件的限制,导致我国的动物疫情形势越发严重,而畜牧兽医工作则可以做好动物的防疫工作,间接地确保动物的健康,不仅会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也会凸显兽医工作的优势和作用,S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肉类的需求越发增多,而此时则要充分的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为了更好的确保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也间接地保证人们食用肉类的卫生以及安全性。畜牧兽医在实际的动物防疫工作中,也要把我工作重点,并总结和归纳其中的不足之处,积极地找寻出高效的解决对策,促进防疫工作的发展。

  要想更好地提高畜牧兽医工作效率和质量,就要积极地保证动物的健康成长,而有关的畜牧兽医还要在实践的动物防疫工作中,充分的把控兽医工作的重点,良好的落实好动物的疾病防控手段。

  在实际的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还要对动物可能出现的疾病问题予以防控,坚持做到早调查、早发现以及早防治,尤其是针对一些较为典型的、具备周期性的动物疾病,要重点运用一些较为高效的疾病防控措施,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提前做好防疫措施。而面对着一些较为突发性的疾病,则要对疾病问题进行无灾害处理,运用科学的措施,对动物的疾病进行处理,防止受到小面积疫情的影响,造成大规模的疫情,并给动物养殖户带来较大的麻烦以及经济损失等。因此,有关的畜牧兽医就要将调查措施落实到实践中,用纸笔以及规定的健康报告进行合理填写。同时还要做好动物的定期检查工作,运用检查记录表进行如实记录,根据动物的类别以及易出现的疫情情况,确定最为科学的疫苗预防,确保动物健康以及快速的成长。

  畜牧兽医的动物防疫工作一般会具有非典型化以及慢性化的特征,因此很多时候,在实际的动物养殖过程中,将会很容易出现隐性的动物疫情,不容易被养殖户所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时代的变迁,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越发的频繁,因此,不同地区的畜牧业交流行为也逐渐增加,这一发展形势无法为畜牧兽医的工作落实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畜牧动物的免疫种类较多,因此,很容易导致病原出现变异的情况,再加之有关的养殖户的专业性不足,缺乏对疫情防控的意识,养殖条件较为简陋,致使养殖方式无法满足动物生长的实际需求,最终使畜牧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疫情隐患,一旦疫情爆发,将会呈现无法控制的态势。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畜牧兽医未能意识到自身所具备的社会地位,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以及道德素质,无法了解并掌握动物防疫知识,不能认知动物防疫的作用,出现工作怠惰的行为,这一情况将会潜在的为动物养殖埋下安全隐患,随时将会发生动物疫情,最终极大的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会使畜牧兽医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

  因为当前我国的畜牧兽医经费的匮乏,极易出现层层剥削的问题,导致地方畜牧兽医疫情疾病防控的经费极为有限,极大的限制了畜牧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还会降低畜牧兽医的作用。可见在此情形下,畜牧兽医工作的落实遭受了一定的制约,有关的兽医站也配备了有关的防控以及检验设备,但是,这些设备以及设施很容易由于投入不足,很容易出现故障问题,直接的影响畜牧兽医防控检测工作的进行,难以促进畜牧兽医疫情防控工作的发展,甚至会间接地阻碍畜牧疫情防控的发展,极大的降低其实际作用。

  我国的部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出现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他们遇到问题时,难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其中的很多畜牧兽医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资格证书,自身的业务素质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对于动物防控措施较为陌生,尤其是面对一些较为先进的设备,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将会直接的阻碍畜牧兽医工作的落实,也会降低动物疾病防控手段的实施,另外,这些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为薄弱,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这些畜牧兽医人员无法清楚地认知动物防疫层面的理论知识,不能切实了解并掌握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要求。

  现阶段,我国的畜牧兽医站缺乏一定的完善性,比如,大多数的畜牧兽医站不具备健全的设备以及设施,尤其是针对我国的内陆地区的畜牧业,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更为严峻,极大的阻碍了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落实和开展。要想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基层畜牧兽医站的设施方面予以健全,促使畜牧兽医工作的进一步实施,为兽医工作的落实提供切实的保障。

  强化畜牧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依照有关畜牧兽医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以及难点,畜牧兽医站要与有关的畜牧管理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不断的引进较为科学的、先进的设备以及疾病防控设施,逐渐的提高当地的畜牧兽医的工作效率,进而确保当地的动物健康的成长,凸显动物防御工作的优势和作用。除此之外,还要与专业的畜牧疾病防控技术人员及时的交流,不断地通过技术培训的方式,强化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性,还要从道德素质方面对兽医人员进行培养,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接下来更好地落实畜牧兽医疾病防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畜牧业的顺利以及健康的发展,为有关的动物养殖户提供较好的经济效益。

  今天,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与大家共同见证这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市畜牧兽医局即将正式挂牌。在此,我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对****市畜牧兽医局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畜牧兽医工作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畜牧兽医工作已超越了传统范畴,在新时期的畜牧兽医工作又有了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自国务院、省政府作出了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后,我市积极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有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成立了****市畜牧兽医局,这是各级政府对畜牧业高度重视的结果,是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必然要求,是时展的潮流。所有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畜牧兽医局在维护畜牧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地位。

  2005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并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再一次说明了新时期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要性。《畜牧法》是畜牧部门的又一部,其颁布实施必将对畜牧业发展发挥积极重要作用。现在,我借此机会就《畜牧法》的颁布实施讲几点意见:

  《畜牧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畜牧业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畜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新时期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畜牧法》,贯彻和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适应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坚持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当前畜牧兽医工作中遇到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法律上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畜牧兽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

  要做到依法治牧,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畜牧法》颁布的重大意义。《畜牧法》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把近年来党和国家发展畜牧业的重大决策,以及实践证明成功的政策措施,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引导、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证质量合格的畜禽及其产品供应市场,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牧法》确立了畜牧业在整个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对于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畜牧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发挥畜牧业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确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明确了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进出口管理规定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做出了畜禽品种审定推广登记、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进出口和种畜禽质量监督等有关规定,特别是对规模养殖的条件、养殖场要求、养殖行为、畜禽标识、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一领域现行的法律法规均未涉及,属于《畜牧法》的创新内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畜牧法》各项规定的内涵。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禽产品安全、卫生和质量存在隐患,重大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发展构成威胁等等。《畜牧法》中明确规定各级畜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畜牧生产管理,加强对畜禽交易市场和畜禽运输的监管,为解决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矛盾,依法保证畜产品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到目前为止,我县计划定居牧民186户,现已完成85户;叉花式定居牧民配套设施现已基本完善;计划新建设远征牧场住房40座,现已完成18座,计划新建远征牧场棚圈55座,现已完成23座;计划新建农区棚(暖)圈115座,现已完成53座;计划新建接羔圈105座,现已完成61座;计划新建牧道60公里,现已完成34公里;计划新建人畜饮水井12口,现已全部完成;计划新建固定药浴池8个,现已完成7个,流动药浴池制作工作现已全面开展,计划下半年完成;青贮窖现已完成16个。今年,我县的苜蓿种植面积达到了5.6万亩,高产苜蓿3000亩;新增人工草料地0.82万亩,主要分布于河谷一带以及退牧还草项目区内;种植青贮玉米1.12亩,青贮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到目前为止,我县累计投资牧业基础设施建设195.6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0.43万元。

  根据年初地区下达的畜牧业生产任务,我县及时召开了县畜牧业工作会议,传达了自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同时签订了畜牧业工作目标责任状。会上还明确提出,牧业基础设施是我县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全县畜牧业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必须由乡(镇)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并组织强有力的班子深入到基层,帮助农牧民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上报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确保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大,内容多,很多工作都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为了防止各项工作脱节,政府规定,在开展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凡是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的,都必须大力予以支持和配合。城建部门配合畜牧部门绘制了养殖小区建设图纸,国土部门解决了养殖小区、牧民住房、牧民棚圈以及其它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交通部门最大限度的修通了各牧业村、牧民定居点的道路,并投工投劳,参与了牧道建设工作,农机部门配合畜牧局出人出车完成了补播任务,农业部门把青贮玉米的种植列入到本年计划,为农牧民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服务,水利部门参与了牧区水利、牧业建设项目喷灌工程的建设。我县的畜牧业基础设施,正是在“政府协调,畜牧局落实,各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下,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为了切实落实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县五套班子领导经常性的组成检查组,深入到一线检查督促,根据各阶段的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制订阶段性的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加快我县特色畜牧业的发展,培植特色养殖示范户,本着“让利于民,扶优扶强”的原则,2005年,我县再次出台了发展特色农牧业的优惠政策,规定对新建养殖小区、新建前山永久性接羔圈、新建远征牧场有顶棚圈、新建青贮窖池、种植高蛋白玉米以及在前山一带修建人畜饮水设施、率先新建固定药浴池的农牧民和集体予以相应的资金补助。

  除以上优惠政策外,我县还加强了牧民定居的扶持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牧民定居的积极性,并强化了配套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政府专门投入40万元用于田布拉克乡牧业一队阔克塔斯牧业定居点的配套渠系建设,开挖引水渠14.3公里;田塔木乡牧业二队阿克塔木定居点水利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其中县投资1.5万元,乡投资2万元,村投资2万元修筑滚水坝一座,开挖引水渠3.5公里,同时政府还为每户定居牧民解决了100亩的牧草种子,1500亩共计补助牧草种子价值达3.6万元;依达拉项目建设,政府为每户牧民解决了5000块砖(其中县补助3000块,乡补助2000块)和1吨水泥用于住房棚圈建设,目前砖和水泥已全实;为了推进全县牧民定居工作顺利开展,政府计划为每户集中定居的牧民无偿解决10000块红砖和2吨水泥。

  草原是我县发展畜牧业的基础,随着近几年牲畜数量的逐年增加,气候连续干旱,使大面积草原开始退化。为加强草原建设,改善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国家在2003年实施120万亩退牧还草围栏工程的基础上,又投入国债资金924万元,实施了80万亩的退牧还草工程,其中禁牧20万亩,休牧50万亩,划区轮牧10万亩。目前,禁牧区、划区轮牧刺丝采购完成92%,水泥桩制作全部完成,禁牧区围栏12公里,划区轮牧围栏36公里;休牧区刺丝采购完成92.8%,水泥桩制作全部完成,围栏完成214公里;饲草料地土建工程全部完工,现正在安装管道。日方投资的克尔达拉治沙实证建设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00余万元,整个工程经过五年的实施现已基本结束。今后,我们还将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性机遇,继续从争取项目建设入手,强化本县的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为适应当前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我县积极发展培植本地畜产品加工企业,并为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使我县的畜牧业产业化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一些公司已成为带动县域畜牧业经济的龙头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5年,我县共引进奶牛155头,主要分布于农区,截止目前,我县产奶量已达到了14100吨,比上年同期的11534吨增加了22%,为我县发展牛奶加工业提供了奶源。今年,根据年初下达的养殖小区建设任务,我县计划发展养殖小区5个,入驻养殖户100户,为提高农牧民的积极性,我县专门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在新址新建率先达到养殖小区标准的100户养殖户,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县政府对每户一次性补助5000元(包括贷款贴息、青贮窖水泥等),并在道路修建、通电等给予适当补助。同时,我县继续采用畜牧、城建等部门设计的养殖小区的建设图纸,按照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通电设施完善做为城郊养殖小区选址条件,划出了相应的饲草料地。目前,我县5个养殖小区建设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座暖棚暖圈已基本完工,座暖棚暖圈的主体工程已完成。小区内的青贮窖池建设完成个。

  多年来,我县的牛奶销售难的问题一直阻碍着奶牛业发展。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县就在牧区推广以家庭为单位的干酪素加工技术,并引进了大量的加工设备,据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县农牧民手有分散式的干酪素加工机2500台,2004年共计加工干酪素476吨,创生产值1428万元,直接经济效益238万元。但家庭式的干酷素生产加工很难形成规模,而且质量无法保证,根据落足不了全县奶牛业的发展要求。今年,22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干酪素加工,同时生产副产品酥油,其日处理鲜奶能力达100吨。从4月28日正式投入生产以来,该公司已设立牛奶收购点76个,每公斤收购价为1.25元,每天直接可为农牧民创值2万元。投产至今,该公司已从农牧民手中累计收购鲜奶1800吨,加工干酪素45吨,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干酪素生产量有望达到100吨。为了支持公司发展,政府给公司补助了1万元的资金,同时计划对通往该公司的路段进行硬化处理。该公司的建立,填补了我县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空白,由于企业收购鲜奶后能够及时和农牧民进行现金结算,极大的调动了农牧民发展奶牛业的积极性,阿山乳业有限公司必将成为推动于孜河县畜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在该公司的发展,提高了农区养殖户发展奶牛的积极性,从而加快了农区小畜换大畜的进程。截止到目前,我县农区小畜数量已由上年同期的190032只,减少到了现在的171658只,占农区牲畜总数的68.88%,比上年减少了1.72个百分点;大畜数量由上年同期的46584头,增加到现在的54068头,占农区牲畜总数的21.69%,比上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扩大农区奶牛业的发展,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努力实现集约化饲养,为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有利条件,争取把牛羊肉加工业发展起来,不断的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切实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于孜河县每年至少都有5个月的时间被大雪覆盖,遇到灾年时,冬牧场的牲畜根本无法外出觅食,因此,我县一直把牲畜的安全越冬作为畜牧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树立了平安年防大灾的思想意识。制订了切实可行了防灾预案,对本年度饲草料的生产、贮备、调配以及突发雪灾的应急措施做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

  ——进一步加强饲草料的贮备工作。为提高全县畜牧业抗灾自救的能力,防患于未然,根据地区“133”计划,我们鼓励农牧民树立安全年防大灾的意识,多备草,多备料,最低限度地保证每户有圈、每头牲畜有30公斤料,300公斤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储备天然牧草万公斤,人工牧草万公斤,苜蓿草万公斤,其他牧草万公斤,共计万公斤;根据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今年可储备豆类作物和玉米秸杆万公斤。全县饲草储备量有望达到万公斤,畜均占草公斤;饲料储备量预计可达到万公斤,畜均占料公斤。版权所有

  全市现代畜牧业经济工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突出一个中心(现代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中心),抓好两个重点工程(动物安全保护工程、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生猪产业、家禽产业、草食牲畜产业),提高四种能力(现代畜牧生产能力、畜产品加工能力、产业化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指导思想,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强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搞好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应用、加强项目争取和管理工作,切实推进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再上新水平。

  (一)实现畜牧业产值125亿元,增长7%;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畜牧业为农民人均现金增收100元以上。

  (三)发展规模养殖户达0户,规模养殖出栏比重达50%以上。新发展农民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36个。

  (五)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率达到100%;对规模养殖场免疫抗体监测合格率达到70%。

  (一)以项目及招商引资为重点,夯实灾后畜牧业振兴发展基础。抓好灾后畜牧业恢复重建建设项目实施的扫尾工作,按期完成重建恢复任务。并随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基本完成,努力完善畜牧业发展振兴阶段的规划,继续在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种畜禽场建设、规模场和小区建设、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等项目上下功夫,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对畜牧业发展的补助政策,如母猪补助政策、养猪大县补助政策、养殖小区补助政策、防疫疫苗补助政策等,夯实我市灾后畜牧业生产振兴发展基础,推进全市畜牧业发展上新台阶。

  (三)以继续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取得新突破。要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一是抓好中央扶持的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实施。二是大力开展畜牧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总结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模式,推动全市养殖方式再上新水平。各县(市、区)要积极引导转变畜禽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一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抓好农业部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要高度重视,在去年示范创建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申报今年农业部示范场的基础工作。二要按照省局要求抓好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三要利用市场机遇和国家扶持政策项目,调动农民参与现代畜禽养殖的积极性,发展畜禽健康养殖小区或生态养殖家园。

  (一)“*”期间,我市畜牧业全面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6.2%;全市畜牧业在良种繁育、产业布局、规模养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基本形成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但还存在畜牧业整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实力不强、畜产品加工滞后和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尤其是畜牧用地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我市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型畜牧业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指导思想。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养殖方式转变、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着力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战略,走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农民增收目标。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畜牧业技术装备明显改善,产品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效益更加显著,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基本建立起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动物疫病防控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优势区畜禽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80%以上,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95%以上,优势区畜产品产量占全市总量的70%以上,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的比重达到5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力争达到20%以上。

  (四)优化区域布局。突出生猪、家禽、山羊三大品种,构建三大畜禽经济产业带。以莲都、松阳、遂昌、龙泉、*等为重点,建成年出栏80万头瘦肉型猪产业带;以缙云、莲都、松阳、云和、*等为重点,发展家禽2500万只,建成家禽产业带;以山区乡镇为重点,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畜牧业,建成年出栏20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带。

  (五)编制发展规划。各地要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科学编制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把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纳入城市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土地的拥有量和有效承载能力,按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原则,以1亩地消纳2头猪单位粪尿的载畜量,确定畜禽饲养量,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

  (六)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要积极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的畜牧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山地空间,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畜牧养殖业。除畜牧禁养区外,凡是符合生态环境功能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并有配套治污设施的规模养猪场都应允许发展。推行牧沼林、牧沼草、牧沼果、牧沼菜等农牧结合、规模化生态养殖模式,提倡用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促使生态养殖成为绿色、生态农牧结合生产的亮点。从*年开始,每年对达到建设规定要求的20个生态规模养殖场(户),市财政给予每个2万元以奖代补扶持,各地财政应予以相应配套扶持。生态规模养殖场(户)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执行,使用水利工程供水的按农业用水价格执行。生态规模养殖场(户)的建设要求:一是养殖规模场选址必须与周围环境相配套,实施农牧结合并实现排泄物零排放。二是新建或改扩建规模

  达到生猪常年存栏500头以上(猪场必须自繁自养)、家禽出栏20000只(蛋禽存栏3000只)以上生态养殖场乐鱼APP。三是布局合理、栏舍标准化,动物防疫、污染治理设施完善,具有一定养殖技术和管理能力。

  (七)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业。把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突破口,重点培育和扶持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新建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以加工促发展,以加工带基地,提高畜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

  (八)实施标准化生产。制订畜禽生态养殖标准,推进标准化和健康生态养殖。加强对畜禽饲养环境、种畜禽质量、饲料和兽药等监督管理;重点支持生态养殖场建设粪尿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善养殖环境。对通过省级及以上无公害、绿色或有机畜产品(产地)认证的企业,当地财政应给予补助。

  (九)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生态养殖场)”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取直接投资、股份合作、产销直挂等形式,建立生态型畜牧业基地,以企业带基地,以基地促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经营机制。对畜牧龙头企业建设所需的信贷资金,金融部门应给予支持。

  (十)加快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宽、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制健全、带动能力强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技术应用、交流培训、推行标准、创新品牌、拓展市场等作用。对带动示范作用明显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各级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助。

  (十一)加快科技兴牧步伐。加大科研投入,全面落实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责任体系,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速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重点推广生态养殖生产、瘦肉型猪配套养殖、优质家禽生产、优质牛羊经济杂交、疫病综合防控、畜产品加工、牧草青贮及秸秆利用、配合饲料生产应用、养殖环境治理等畜牧先进适用新技术。科技三项经费中要逐年增加用于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比重,每年由农业部门会同科技部门选择攻关项目并予以项目倾斜。鼓励畜牧兽医科技人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科技开发和服务,鼓励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兴办、创办畜牧经济实体。

  (十二)开展畜禽养殖保险。保险公司要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渠道的畜牧保险,扩大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推进母猪政策性保险,对能繁母猪按每头1000元保额保险,保费由省财政、地方财政、饲养户各承担60%、20%、20%;在养殖户自愿参保的基础上,凡是已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县(市、区),要协调农业保险共保体或互保组织负责承保;没有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县(市、区),可由当地人保公司承保。在母猪保险的基础上,各地要大力推进肉猪保险,并建立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

  (十三)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从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机制入手,建立母猪补贴制度,保护生猪的生产能力,从*年起,按每头能繁母猪每年50元的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场(户)进行补贴,其中,省财政、地方财政各承担80%和20%;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十四)合理规划与安排畜牧业用地。各地要按照省农业厅、国土资源厅《关于统筹规划进一步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通知》(浙农专发〔*〕20号)要求,优先安排畜牧业用地,充分利用草山草坡、三园、疏林地、荒地、荒滩兴建生态养殖场;畜禽养殖场(户)可以通过租赁、承包、入股、联营等方式取得用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

  (*)畜禽良种体系。深入实施畜禽种苗工程,重点支持生猪、山羊、家禽等种畜禽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层次分明的“一级繁育场(祖代)—二级繁育场(父母代)—商品场”的繁育结构,按照优势区域布局配套建设一、二级繁育场,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生产水平。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搞好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对列入省级畜禽品种保护名录的碧湖猪、缙云麻鸭、中蜂三个品种要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场和保护区,当地政府对保护场每年要安排相应的保种经费。对市区新(扩)建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一、二级种畜禽场,市财政分别给予每个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成绩显著并实现畜禽自给率(含仔猪苗禽)达80%以上的县(市),市财政给予每个县(市)10万元的奖励。

  (十六)动物防疫体系。建立完善市、县(市、区)两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网络。加强乡、村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切实保障各项经费的落实。乡镇要配备1名以上专职人员负责动物防疫工作,行政村配备1名经考核合格的防疫员负责本行政村动物防疫工作,村防疫员报酬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各级政府应保障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疫等工作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根据省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生态畜牧业建设方案要求,从2010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海南州5个县177个牧业行政村,建立以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机制。为此,2008年在省上确定的两个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的基础上,我州又确定了一个试点,全州共三个试点,探讨积累不同条件、不同地区、不同模式的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子和经验。2010年在3个试点的基础上开展了5个示范村和51个启动村建设。2011年全面启动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生态畜牧业建设村建设。到目前,陆续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170个。

  (一)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充分利用2011年省级支农资金扶持项目,投资4983万元(其中省级支农资金3000万元、州县配套542万元、农户及企业自筹796万元、招商引资645万元),种植当年生优质牧草13.6万亩,选育生产母牦牛3760头,选留后备种公牛600头、后备母牛600头,绵羊育肥6万只,修建60O草料棚156座、养殖小区13处(其中有机养殖小区1处)、民俗产品加工销售点3处、“牧家乐”旅游接待点1处60户,购置牧草收贮机械11台(套)、饲料加工设备3台(套),培训农牧民1300人次。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共和县环湖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兴海县河卡有机畜牧业示范区、同德县良种牦牛养殖示范区、贵南县草产业发展示范区、贵德县农―牧藕合式示范区,并通过示范区建设,辐射启动村,带动建设村,进一步全面推进全州生态畜牧业建设。

  (二)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2010年,海南州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建设在共和县元者村、贵南县麻什干村、贵德县吾隆村、同德县黄河村、兴海县上游村实施。目前,5个示范村入社707户2678人,整合草场60.74万亩,确定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建设探索出了以“种草养畜型”、“转产转业型”、“多种经营型”、“基地辐射型”、“能人带动型”、“减畜禁牧型”、“企业带动型”、“三产主导型”为主的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海南特点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

  共和县:依托青海湖旅游资源和畜牧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产业、推进建设养畜、开展多种经营,为加快推进全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积累了经验。

  兴海县:紧紧围绕“河卡”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这个品牌,认真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充分挖掘优势资源,通过聚集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生产用工,引导鼓励分流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就地创业,实现了畜牧业经营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初步构建了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平台,以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基地+企业”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

  贵南县:充分发挥畜牧业资源优势,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内部成立以农牧业生产、饲草料种植、牛羊育肥、劳务输出、多种经营等为主的生产经营小组,深化内部责任分工,规范内部管理方式,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形成了合作社经营模式多元化、项目建设整合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的特点,初步构建了以“种草养畜型、转产转业型、多种经营型、三产主导型”为主的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

  同德县:以黄河村为核心,吸纳周边村社,建设优良牦牛繁育基地,成为省级良种牦牛供种基地,构建了通过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的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尕巴松多镇科加村通过草场、牲畜整合,核定载畜量,牲畜合理组群,进行分群放牧, 有效转移了劳动力,增加了非牧收入。

  我州生态畜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建设进展不平衡;三是项目整合不力;四是草畜动态平衡尚未形成。

  1、龙头企业是核心。目前全州肉、乳制品加工企业规模小,难以有效发挥带动畜产品市场的作用,市场占有率不高,有的刚刚起步,产品趋同化明显、特色化不足。因此,在培植、扶持现有加工企业走产品高端开发的同时,引进强势企业,开发绿色或有机产品,引领全州畜产品加工产业是当务之急。只有把一批龙头企业培育起来,才能提高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形成公司、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和利益共同体,才能拉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生态和有机畜牧业才有实现的可能。

  2、生产基地是关键。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建立稳定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产业链的基础。在基地建设上,应尝试以河卡为中心的有机畜牧养殖基地,以此为样板,辐射带动五县养殖基地建设。在面上推广时,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大分散、小集中.通过合作组织和各种中介组织,把市场做起来。